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学术讲座

华侨大学“孔孟论坛”系列活动第44讲暨“鹭岛哲谭”第324期:孟子的性善说、王道论与天下和平

发表于: 2023-12-11 点击:

2023126日上午,华侨大学“鹭岛哲谭”系列活动有幸邀请到山东大学易学及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教授开讲,讲座题目为《孟子的性善说、王道论与天下和平》。本次讲座由华侨大学孟子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主持人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毛朝晖教授,参与者包括来自福建省孟子书院的孟小红院长、吴家锋副院长,哲社学院的杨少涵教授、刘守政副教授以及本、硕、博各年级学生40余人

林安梧教授从孟子所在的时代背景与孟子的现实关怀讲起,指出孟子对杨墨“无父”、“无君”的批判并不是夸张之言,而是针对杨墨思想对血缘人伦共同体和政治社会共同体的破坏。在这里,林教授阐述了他的“五个共同体”思想,深入浅出地帮助同学们理解了儒家世界观的架构。随后,林教授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创发引出孟子“直指怵惕恻隐之心”的性善论及其意义,并着重强调,孟子所谓的“性善”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本能之善,而是道德学意义上的良知良能。林教授认为,孟子言性善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合适的制度以维护人之善性的生长,这就涉及到了他的王道理想与天下观念。在孟子的思想中,“性善”、“王道”与“天下和平”三者息息相关,性善说体现了人性之光,这人性之光需要通过王道政治来守护,从而使人性之光光耀天下。

在讲座过程中,林安梧教授使用了一些形象的表达,将一些义理生动、具象地展现了出来。比如在解释“仁”的时候,林教授将手边的水杯放到桌边,指出我们想要将不稳的水杯放归原位的那种心思便是“良知”。此外,林教授还与台下的学生互动,让学生们意识到看到过马路的小孩时产生的守护欲便是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每个人都具备。这都体现了林教授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将经典化用到生活中的功力。

林教授的汇报结束后,毛朝晖教授对林安梧教授的讲座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总结,随后有两位同学就本次讲座中产生的问题向林教授进行请教,林教授分别予以了认真回应。一位同学就儒学传播与教育问题向林教授请教,林教授指出,经典阅读不仅是记诵,更重要的是义理的体会,所以经典的教育意义重大,这也是他做了许多诸如在喜马拉雅平台讲《论语》等无偿讲解经典工作的原因。另一位同学请教林教授孟子性善说的对象是否是君王,林教授对这一理解予以肯定,但进一步指出,其最终目的是让君王满足百姓的生存需求,实现王道。最后,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魏雅儒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