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学术讲座

王文方教授在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做“如何说不可说”讲座

发表于: 2023-06-18 点击:

2023年6月18日下午3点到5点半,受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邀请,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王文方老师在厦门校区F4-201教室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如何说不可说”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副院长常旭旻老师主持。

王老师首先提出,哲学家们一方面认为有一些东西不可说,但另一方面却费尽心思花费篇幅尝试去说这些不可说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不可说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可能的话,去说这些不可说东西的方法是什么?王老师从两个层次回答了上述问题。第一,“说不可说”在理论和语言表述上有哪些意义;第二,如何从逻辑模型论出发来澄清“说不可说”问题的哲学框架。他首先考察了六种不同的解释框架,并从中观派的立场出发,依托当代逻辑的基本分析工具,重点阐释了“多重赋值语意论(Pluri-valent Semantics)”如何回应上述问题。

王老师指出,关于“说不可说”现象,有六种可能的解释,人们普遍认为,对这些不可说之物所做出的断定都不可能为真。前五种解释分别是佛经中的寓言法、禅宗流行的沉默法或棒喝法、中观应成和自续两派的方法、语言学佐证的肯定断说法、Priest& Garfield的双面真理论。王文方老师认为上述理论或是在解释上不可信,或是因神秘而依然无法说清楚。王老师基于中观派对世俗谛(conventional reality)和胜义谛(ultimate reality)的二分解释,尤其是胜义谛的断言“空则不可说”)。对世俗谛所约定的表面世界的对象及其言说内容进行了逻辑重构,王老师旨在澄清中观派认为胜义谛中一切皆空、无物存在的主张在逻辑上确实将其语意值确定为空,从而表明胜义谛何以在内容和语义上都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具体而言,世俗谛里实存的东西在胜义谛看来皆为“假名”。他由此构造了一个逻辑模型M:三元组<DC, DU, IC>。其中DC是约定的世俗谛;DU是终极的胜义谛,而IC是元素之间的映射。按照多重赋值语意论,每个语句p都具有双重语义值v(p),包括vc(p)和vu(p)。世俗谛的语意值vc(p) 和胜义谛的语意值vu(p)都可以由逻辑规则赋值得出。但是vc(p)值为真或假;vu(p)的值既不真也不假,即,所有在世俗谛当中指涉事物存在及其特性或者关系的Ic及其语言表达在胜义谛当中既不指涉任何实存,在语句陈述和逻辑上也都不为真,因此胜义谛既未言说任何实存,也无所谓真假表述,这就是从逻辑上达成的对“空则不可说”的理解。虽然这并不能让我们知道中观派的“说不可说”到底在说什么,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去分析这种哲学主张其背后的逻辑是否可信,因此多重赋值逻辑对于所谓不可言说之表达在哲学史、语言哲学以及逻辑学上都具有探索的价值。

厦门大学周建漳教授、华侨大学朱彦明教授、喻郭飞副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和王老师进行了交流,探讨了分析哲学和现代逻辑学的方法在研究传统经典哲学问题过程中的新意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