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讲座回顾|詹康:达尔文以后的人性论

发表于: 2022-11-25 点击:

2022年11月22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和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的“哲学月·台湾学者系列讲座”第三期成功举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詹康教授为师生作题为《达尔文以后的人性论》的学术报告,我院喻郭飞副教授、廖伟凯博士、哲学系部分学生相聚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共同聆听讲座。本次讲座由喻郭飞副教授主持。

詹康教授系台湾大学政治学学士、硕士,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暨文明系博士,现为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兴趣领域为先秦哲学、中国政治哲学、西洋政治哲学,近年来探索现代人性论,代表著作有《争论中的庄子主体论》等。詹教授学养深厚、眼界开阔,熟稔现代人性论的各派观点,尤其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现代人性论,并有着新颖独到的观点。


本次讲座的核心主旨是放置传统人性论“非善即恶”的观点,放眼现代科学对人性论的探索,探讨更加多元视角下的人性论。

首先,詹教授指出现代科学研究人性的四个发展阶段:一是达尔文及其同时代人的阶段,二是对“人性有生物基础”说的反思阶段,三是对第二阶段的反动并重提内在人性的阶段,四是加强内在人性的阶段。詹教授认为,自达尔文后,人性研究迈入了科学化,生物学和心理学成为解析人性奥秘的主要学科,动物行为学、行为经济学、神经科学也加入协助,拓展或深化了人性的内涵,并详细介绍了社会生物学、表观遗传学以及演化心理学。


其次,詹教授介绍了演化心理学的基本主张。演化心理学认为:一、普遍人性存在,但它并非指行为模式,而是指心理机制(或称模组);二、此处的心理机制是指对环境的适应,经历多代演化而成;三、此处的环境是指过去二百万年的猿人所面对的自然环境。演化心理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詹教授指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对二百万年来的猿人在非洲草原如何谋求生存这一问题的回答猜测程度太高,提出的假说很不稳固;二是这派学者实际上并未重视文化因素。


再次,詹教授介绍了现代科学对人性概念的贡献:第一,如果人性是普遍的、先天的,我们何以知道它的存在?现代科学可以通过实验给予这一问题以答案,而不像传统,直观地认为人性存在。同时,我们如何研究人性的普遍性?詹老师给出了四种现代科学途径。一是用人类生理构造(最重要的是脑)去解释;二是用幼儿心理学;三是用心理学的跨国研究;四是用演化心理学。詹教授介绍了凯丽·哈姆林(Kiley Hamlin)团队的儿童心理学实验,该实验似乎证明了人类天生具有某种道德倾向。第二,人性有些要素是与其他动物共同的,这要如何理解?詹教授给出了两种解释途径。一是用演化论的“适应环境”去解释;二是用“系统发生树”去解释。


最后,詹教授指出,先天 (即nature) 与后天 (即nurture) 两说都获得了科学支持,前者再细致分出基因、大脑、内分泌等生理成分,后者也自教养分出童年经验、民俗文化。而先天与后天的两个概念仍然无法全面地描述人性,人的性格、素质更应受四件事的影响:一是物种的、先天的;二是个人的、先天的;三是个人的、后天的;四是团体的、后天的。


詹教授本次讲座的观点独特、材料新颖,令在座师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在最后环节里,三位同学提出了问题,詹教授给出了生动的回答,同学们受益匪浅,本次讲座也在全体师生的如潮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安宸漾;校对:喻郭飞、詹康)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