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华侨大学“教授开讲”系列活动暨“鹭岛哲谭”第289期:荀子人性论的义理结构与“善”的起源

发表于: 2022-05-25 点击:

2022年5月20日晚,华侨大学“教授开讲”系列活动暨“鹭岛哲谭”第289期如期举办。本次讲座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联合主办,讲题为《荀子人性论的义理结构与“善”的起源》,主讲人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特聘研究员毛朝晖老师,主持人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云江教授,杨少涵教授和本硕博各年级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毛朝晖老师从《荀子》文本本身出发,指出荀子的“性恶论需要面对一个悖论:人类若无善因,如何可伪?毛老师进一步分析这个悖论涉及荀子性恶论中“善”的起源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界提出了心善性善伪善(人为善) 三种解释方案。那么究竟哪个方案较好地解释了荀子性恶论中“善”的起源问题呢?基于对荀子人性论的基本范畴和义理结构的分析,毛老师认为单纯的用“性恶”“性善”“性朴”来概括荀子的人性论是不适切的,三种概括都化约了荀子人性论中两层三维的义理结构;鉴于荀子人性论的复杂性,“心善”、“性善”、“伪善”三种方案都不足以单独解释荀子人性论中恶的起源。毛老师总结道:“情—欲”的欲性本质必然要求自我否定,这解释了“善”为何必要;人类理性具有两重性,同时包含消极的认知理性与积极的道德理性,这两种理性都具有先天人性的根据;“心”的才、德两重性解释了“善”如何可能。



毛老师主讲结束后,张云江老师主持了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回应了毛老师讲座带给自身的感想与收获。有的同学认为在讲座之前,自己对于荀子人性论并没有进一步思考,而毛老师的讲述使得自己理清了学术前史,对于荀子人性论有了进一步认识;有的同学认为儒家《论语》中“朽木不可雕”的例子,实际上也涉及到“材”,即荀子所说的才性,孔子在这些地方强调后天的人性锻造,这与荀子对后天人性的重视相结合来看,体现出了一贯性;有的同学认为毛老师的讲座内容严谨且很有层次和逻辑,对自己启发很大。此外,也有同学提出问题与毛老师探讨。有的同学提出在荀子的心论中道德心和认知心哪个更强?毛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二者在荀子的人性论中都拥有先验根据,二者都时时在萌发,但在荀子那里,认知心更被强调。这里涉及一个荀子未予解决的遗留问题,即,如果认知心可以后天培养,那么道德心呢?有的同学提出现在学界关于荀子的人性论又有一种“性危说”的提法,毛老师认为人的情欲之性容易造成恶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危险的。“性危说”也可以说是改头换面的“性恶说”。



讨论环节完毕后,张云江老师对毛老师的讲座以及同学们的回应进行了总结。张老师认为通过毛老师的精彩讲述以及毛老师对于中国哲学的态度,可以体会到中国哲学有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所在;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视野要开阔,中西哲的书目都要进行阅读,在学习中才能有比照。此外,基本功要扎实,要认真研读经典文本。最后,大家对毛老师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