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哲社学院研究生2020-2021学年度第二期读书报告会

发表于: 2020-10-18 点击:

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于20201017日晚,在F1-404教室开展2019级博士第二期读书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场。两位主讲人朱欢欢、简文亚同学分别分享了他们的读书和写作成果,我院刘荣军、周世兴老师担任评委,对两位同学的阐述进行了深刻的点评与指导。

在汇报中,朱欢欢同学就“马克思人性理论”展开逻辑的梳理。该同学指出,马克思科学化的人性理论的形成有其学科上的逻辑关联,其逻辑理论遵从从宏观领域的政治-哲学批判到微观领域的经济学-哲学批判再到人类学-历史学批判的研究思路,奠立于革命的实践”基础上的实践唯物主义人性理论,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人类史前社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依据,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人类学-历史学研究使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人性理论得以升华。因此,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人性理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人类学-历史学研究作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两翼,共同推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人性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展现了马克思人性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

简文亚同学则是从马克思唯物史观出发,提出实践、生产与劳动的层级结构,指出该层次结构是对唯物史观中最为深刻和中心的小逻辑的层次结构作研究。该同学认为,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生产、劳动三者概念是不相同的,这个层级结构从三者的外延关系来说,是实践包含生产、生产包含劳动,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上三者是包含的关系,也是从外到内穿透的纵向逻辑。除此之外,简文亚同学就理论探究过程中产生关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当代性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在本次读书报告会中,刘荣军、周世兴老师悉心回答了两位主讲人的问题,并对他们的汇报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刘老师首先对两位同学的汇报、论文写作及阅读量给予一定的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两位同学在问题探究时的逻辑梳理、概念的界定和范围及问题意识方面仍有所欠缺,希望同学们应将参考书目读得透彻的同时回归原著,思考可发散但表达应集中。周老师则是强调写作中的理论来源问题和对学术前沿的把握,还提出针对某一观念所使用的“稀释法”和“浓缩法”,前者是对观点的放大与综合,后者则是对大问题、思想文本进行浓缩。同时,评委老师与两位博士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与会人员从中受益匪浅,反响很好,这次读书报告的召开为以后广大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至此,本次读书报告取得圆满结束。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