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位置: 首 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新时代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创新与建构研讨会”综述

发表于: 2017-12-25 点击:

2017年12月23日,由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发起的“新时代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创新与建构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闽南厦漳泉三地的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的20多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与西方哲学传统”、“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思想发展与内在逻辑”、“改革开放40年与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新时代中国社会政治哲学的话语体系创新与建构”、“党的十九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以及“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一、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促进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当代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创新和建构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是本次研讨会的理论主题。华侨大学社会科学处侯志强副处长从华侨大学平台建设与科学研究的角度,介绍了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成立的现实意义,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度肯定了“改革开放40年与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等会议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与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我们提供了较为深厚的社会政治哲学研究土壤,学校希望研究中心以此为根基,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库层面的支撑。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许斗斗教授从学院学科建设的角度对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政治哲学研究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他还从凝练研究方向、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研究所具有的当代性意义与中国化意义,希望研究中心凝炼研究主题,确定研究的问题域,注重学术研究成果的积累,不断发展提升。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孔明安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积极意义,指出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必须准确定位方向,才能真正切实研究新时代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根本内容与现实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抓住机遇、凝练主题、定位方向,这正是本次理论研讨会的基本格调。


二、以研究中心为平台,探讨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理论主题与现实意义

如何研究现代社会政治哲学以促进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的发展,为华侨大学与社会政治哲学相关相近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作出贡献,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荣军教授作了《现代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意欲何为与如何作为》的主旨发言。他认为,现代社会既是一个经济社会,也是一个政治社会,是一个经济问题被提升到政治问题高度的社会。现代社会政治哲学不只是一种现代的或现代社会的政治哲学,更是一种现代的或现代社会的社会政治哲学。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成立的学术使命,就在于从现代社会与现代国家的相互关系出发,从马克思经济哲学与社会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与有机统一出发,深入到现代社会发展的逻辑来探讨现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他还认为,马克思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社会政治哲学家。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创制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起源和国家同市民社会的关系”以及“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这两个核心问题。所以,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发展主题就是从经济学-哲学语境中对社会与国家关系(一般意义上)和现代社会与现代国家关系(特殊意义上)进行的经济学求证与哲学解答,是对现代社会政治国家的世俗基础之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现代性批判与理想性建构。刘荣军教授关于现代社会政治哲学意欲何为与如何作为的主旨发言,成为了与会学者在本次研讨会上重点探讨的两个问题。

三、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研究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理论主题与中国意义

如何联系中国社会现实,探讨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本质内容与时代意义,这是本次研讨会的核心问题,也是学者们极其关注的问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有奎教授认为,社会政治哲学话语体系建构有两个重要路向,即解读文本与面向现实。文本研究是基础,但我们不能停留在此,还必须具备充分的“问题意识”。从学理角度剖析“社会与政治的现实”,应该成为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根本立场和原则。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苑华教授认为,中国社会政治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要以马克思“人的解放”的价值追求为理论归宿。他以部分群众的非政治化倾向为例说明,社会政治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发展,如何从“社会解放”或“人的解放”的高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参与,这是当代中国学者必须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玉珏副教授认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成为“负责任的主体”。马克思曾提到人的发展的三种形态,这是有关“人的发展”的根本性视角。但是同时,不同国家的发展、“人的现代化”的心灵建构,也应该是值得考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艳涛教授指出,面向社会现实问题,应认同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性价值,学者们只有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进行学理式解读,研究问题才有明确的时代感,同时才具备自觉的历史性。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德栓教授认为,研究社会政治哲学特别是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不应回避现实事件本身发展的历史性。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这种发展的历史性即客观性,它使得我们面对社会现实时所作出的学理思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反思理应具备“现实性”意蕴。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密副教授认为,十九大报告界定的社会主要矛盾,认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全球性、历史性的发展问题,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都会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样态。当前,我们应以全球环境视域中的不平衡发展,作为认知中国社会现实的前提。专家们认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政治哲学研究应具备明确的时代感、自觉的历史性、充分的现实性、稳定的问题域、包容的开放性,面向社会与国家,为了马克思的“人的解放”。

四、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研究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当代建构

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与西方政治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政治哲学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也是与会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孔明安教授认为,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前沿问题域,如哈贝马斯有关规范价值、程序正义的讨论,罗尔斯、麦金泰尔、哈耶克,后现代主义的拉克劳、墨菲、齐泽克等人对社会政治领域较为深刻的反思。因此,研究中心应充分了解国际前沿问题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掌握中国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话语权。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朱彦明教授强调指出,研究文本必须避免自娱自乐的研究倾向,既要面对现实问题,也要避免陷入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的生产”式的“技术”性研究。研究者们应该把“现实”与“现象”区别开来,进行真正的理论生产,避免把理论变成现实的工具。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蒋迪老师指出,事件性研究和非事件性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向。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就曾经以马克思所著的若干文本为例,如马克思的历史政治作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突出“事件性研究”,而马克思后期的《资本论》则是以非“事件性”研究为主。闽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王卫副教授认为,当前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存在一定的“拿来主义”、“实用主义”的问题,学术中心的发展应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基,认真建构中国式社会政治哲学的话题体系,从学理的层面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

五、以正反经验为镜鉴,保持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发展

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能否以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为支撑实现健康发展、持续发展,这是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关注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林壮青教授以诺斯学派的衰落为例善意地指出,一个研究中心如果没有中心人物、没有中心议题、不能保持研究主题的不可改变性、无法具备较为稳定的问题领域,它就不会保持中心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极可能从一开始就陷入“无法成功”的学术怪圈。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世远副教授亦以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为例指出,一个研究中心如果不能紧跟中国的现实问题,无法深入中国的社会转型、制度创新、教育哲学、主体性问题、意识形态、规范哲学、新媒体哲学等现实问题中,而是跟在国内相关研究人物的后面,它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中心”。两位专家都认为,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必须明确突出其研究主题,同时不断积累研究著作和研究学说,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常旭旻副教授则表达了稍微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结合自身有关西方哲学的研究背景,自古希腊先哲求问哲学智慧开始,哲学就是有关政治哲学的实践哲学,因此,西方自古就有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传统,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研究中心不一定非得要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只要中心的学者们能够以一定的西方哲学知识为背景,以“作为西方人”的马克思来解读马克思,就能为全面客观且历史辩证地研究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打下坚实基础。华侨大学问题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马雷教授和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阳教授亦认为,如何进行与研究中心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如何为华侨大学诸多学术研究中心的平台建设提出选题层面、运行层面、操作层面的具体建议,是学术研究中心和学术科研机构共同努力的一致方向。任何研究中心必须同时面应向中国问题,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结合起来,才能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度而获得持续发展。学者们普遍认为,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只有重视对学术前沿的充分认识与跟踪,对学术前沿领头人物的思想有较为深刻的把握,才能以此为基础,定准方向,确定学术研究突破点,在国内社会政治哲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还利用本次研讨会召开之际,邀请华侨大学社会科学处侯志强副处长、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许斗斗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孔明安教授为研究中心的校外特聘教授和校内研究人员颁发了聘书。

 

(供稿: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

作者:李书娜,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