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
位置: 首 页 > 党建之窗 > 正文
党建之窗

哲社学院教工第一支部开展线上主题党日 集体学习《习近平在厦门》

发表于: 2020-06-22 点击:

2020619,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腾讯会议平台组织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大家集体学习研讨《习近平在厦门》访谈实录。活动由支部书记魏燕侠主持。大家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纷纷发言,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许斗斗认为,《习近平在厦门》以生动的事例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所具有的高尚品格,当时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他能够注重实践和调查研究,走基层,实地调研考察,在此基础上做出富有前瞻性的决策,如提出了“跨岛发展”的战略思维,打破了当时干部中存在的岛民意识,为厦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提出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包容并蓄、大气和谐的“厦门精神”。他廉洁自律、喜爱读书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方式等。这些,都对我们都有着巨大的榜样作用。这些思想和精神对我们发展厦门,特别是对我们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多努力。

徐冠岳认为,《习近平在厦门》一书,向我们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地展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三点感触最深:一是“亲民、爱民”,二是“担当、善为”,三是“自律、廉洁”。厦门经济特区的改革与发展,为届时年轻的习总书记提供了广阔天地,也因当时习总书记的年轻有为而推进厦门实习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厦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

魏燕侠认为,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三年,虽然工作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点:第一、扎实肯干。第二、求真务实。第三、重视生态。

刘荣军认为,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3年,时间虽短,但却是从县级到市级的转折,是在厦门这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和副省级城市工作,是在福建工作的开始。在厦门,他的工作在三个方面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一是立志做大事,从为民开始;二是勤于工作,注重调研;三是务实清廉,涵养高深。总之,厦门三年,习近平同志切实践行了自己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初心使命!

卢坤认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厦门任职多年,亲身参与和领导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思想和实践成果,彰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特征,是这一伟大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杨少涵认为,《习近平在厦门》记录了时年32岁的习近平同志到厦门工作的真实事迹。习近平到厦门工作,在他本人的人生轨迹上应该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因为他前一站是北方农业县河北正定,而这一站是东南特区城市福建厦门,这是社会环境完全不同而且地域跨度很大的两个地区。但习近平在这两个地方做到了一种统一,就是工作态度与内心信念的统一。这对我本人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无论我们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够保持内心的意志统一,那么外在环境无论如何回环流转,都不能带走一片儿云彩。

冯兵认为,《习近平在厦门》一书给我们系统清晰地呈现了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工作,以及踏实谦逊、勤勉好学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情形,令人感动。作为党的一个年轻干部,习近平同志所表现出来的人格修养与他的家庭良好的家风家教是分不开的,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善良谦逊的态度,勤勉做事,低调做人,做好本职工作,争取为社会发展进步力所能及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庆超认为,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之后,感受颇深。尤其深受感动的是习近平同志的亲民态度和淳朴作风,例如,书中记载习近平同志到茶农家考察的一些细节可以很好地体现。从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记录中可以看到,这种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务实态度始终伴随着习近平同志到每个地方去开展工作。

饶丹晶认为,在《习近平在厦门》一书中,那些曾经与习近平同志共事或交往过的亲历者以口述回忆的形式,为读者真实呈现了习近平当年的成长历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总书记青年时代的胸怀、格局与担当。

本次交流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通过研读《习近平在厦门》一书,能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人民为先”的深厚人民情怀。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