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
位置: 首 页 > 党建之窗 > 正文
党建之窗

哲社学院成功举办“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专题讲座

发表于: 2025-03-29 点击:

为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2025325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特邀刘守政副教授在F4-101开展“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专题讲座。在习近平关于“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重要论述指导下,此次讲座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为主题,尝试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中民族信俗文化史料体系框架。讲座分民族信俗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文献与田野研究方法、礼俗互动视野下的民族信俗史料、道教与少数民族信俗交融史料四部分。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刘守政从民族信俗文化“多元一体格局”视角出发,强调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他从宗教学角度切入指出,这一方向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也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为民族团结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随后,刘守政介绍了欧美学者欧大年的历史、文献与田野结合研究方法,并结合华南学派的实践经验,如“进村找庙,进庙找碑”的田野考察路径,强调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指导下获取民族信俗历史材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建设的重要性。

刘守政副教授讲授民俗内容

在“礼俗互动视野下的民族信俗史料”部分,刘守政以福建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和安溪善坛畲族村妈祖庙为例,深入剖析了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如何通过礼仪习俗的交流与融合,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随后,刘守政以云南白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为例,探讨了道教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他指出,道教文化的传播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最后,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到场同学认真听讲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学术视角多元,与会师生不仅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也在民族学、宗教学及历史研究等领域获得了新的启发。

(图/文:邓鱼 韩宇晏)

(责任主编:李思雅;初审:鞠芳;复审:常旭旻;终审:叶荔辉)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