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我院2021届硕士李显慧获评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

发表于: 2022-11-25 点击:

据《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2021年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闽学位办〔2022〕10号),我院外国哲学专业2021届硕士李显慧的毕业论文《空间是直观形式还是物自体的形式?——论特伦德伦堡与费舍之争》获评2021年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

李显慧同学本科就读于深圳大学哲学专业,2018年进入华侨大学外国哲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李忠伟教授。李显慧同学在德国哲学以及当代心灵哲学、形而上学等领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较好的英语、德语专业工作能力,硕士论文将十九世纪中后期德语哲学作为选题领域,选择了早期新康德主义中关于康德哲学中空间形式的一个重要争论进行研究。

十九世纪的新康德主义者特伦德伦堡与费舍,就康德的空间这一先天直观形式到底是认识主体的形式还是物自体的形式展开了持久争论。李显慧同学的论文指出,争论的核心分歧点在于,对物自体概念、现象与物自体之间应该在何种意义上做出区分,二人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与阐释,而当代形而上学理论的发展作为一种可能的理论延伸视角,可以为解决这场争论提供某种新的可能性。这一硕士学位论文选题难度较大,涉及大量一手和二手德语、英语文献。但最终作者梳理出了较为清楚的线索,且阐明和辩护了自己对该问题的独立学术判断。



导师评点(李忠伟教授):


一篇优秀的硕士论文应该展现作者独立寻找和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术问题的能力。李显慧同学选择了早期新康德主义中(特伦德伦堡、费舍)关于康德哲学中空间形式的一个重要争论进行研究。该选题难度较大,国内学者鲜有涉猎,完成这一选题需要处理大量一手和二手德语和英语文献,但最终作者梳理出了较为清楚的线索,且阐明和辩护了作者对该问题的独立学术判断。不足之处在于应进一步给出其当代理论蕴含。综合而言,李显慧同学的毕业论文文献充实,行文清晰,引证规范,有一定创见,是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

我认为,李显慧同学学业和论文的成功基于如下几点:

1)在选题和写作之前以及过程之中,她夯实了哲学基础、加强了专业性的英语和德语能力。

2)从一手和二手文献逐步深入地进行阅读、梳理和研究,最后找到了一个自己可以做,并能对学界可能有一定贡献的题目。这个过程其实比较艰难,而且必须建立在清晰的自我认识和大量的工作之上。我通常不会给同学指定题目,但会根据同学自身兴趣和基础,先给出大范围的阅读材料,然后根据同学完成阅读后进一步的兴趣给出更小但更深的阅读范围,让同学自己去发现和形成清晰的问题,然后开展写作。

3)李显慧同学在写作过程中,不停地朝着目标调整方向,最后聚焦在特伦德伦堡和费舍的一个争议上,在梳理其争议过程中也给出了自己的学术判断。

4)经常和导师保持沟通,一起制定规划,并能按部就班地开展阅读、研究和写作工作。

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显慧同学的学业态度始终是主动且认真如一,思考与研究能举一反三,所以指导她是很轻松的,而她论文和学业的成功,主要都是因为这点。



获奖同学感言(李显慧):


开展论文选题工作前期,李忠伟老师根据我本科时对德国哲学的兴趣,推荐我阅读了新康德主义的一本大部头导论。这个时期有一些在德国哲学里承上启下但尚未得到太多学术关注的理论与问题,基本读完后我提炼出三到四个具体可以考虑的方向,并就其中两个提出了粗略的计划与设想,向李老师寻求建议。开题之前、论文写作过程当中,李老师与我多次商讨了论文写作的方向与方案,让我得以根据一个较为清晰的规划开展实际的写作。论文修改期间,常旭旻老师也向我提出了细致、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使论文更清楚地突出了讨论的问题。非常感谢哲学系各位老师们对我的帮助。

这个选题对语言与哲学理论基础上其实要求都不小,写到中途我意识到这比我想象中要更难,于是开始抱着先试试写出完整作品的心态,完成了初稿。期间为了完成一些有助于论文本身但稍微不那么困难的小任务,我也花时间翻译了一篇德语文献(这时候翻译确实比思考哲学问题本身要稍微轻松一些)。对于硕士论文写作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几点在于:前期清晰的规划、执行期间被合理分解的小任务以及对研究的问题本身持续的兴趣。综上,最终能够完成论文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此文章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短处。不过正如李老师所说:无需完美,不留遗憾即可。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