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讲座回顾|我的“盖”监狱心得 ——是环境还是自由意识 ?

发表于: 2021-11-20 点击:

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鹭岛哲谭”,在1119日举办了第280期讲座;这也是第三场“生活哲学周系列讲座”。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系刘孝仪老师,刘老师为英国皇家注册景观建筑师,其主要设计与研究方向是自然式儿童游戏场、校园设计与规划、生态设计、医院与疗愈景观。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刘孝仪老师作了《我的“盖”监狱心得——是环境还是自由意识?》的学术报告。该讲座由廖伟凯老师主持,社会学系和哲学系的本科生、硕士生近70人参与。

次讲座源自十几年前刘老师参与英国监狱景观设计的一些心得刘老师回忆了她第一次参观的监狱医疗中心之旅,这里是将罪犯考虑为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人群而设计的。由此引发了刘老师的思考:传统观念认为监狱的作用仅仅在于关押罪犯,但这座监狱的设计者还要思考景观设计对服刑人员的身心影响问题?设计师在专业上应为使用者着想,但当使用者是罪犯的时候,设计师又应当以何种心态与角色自居?是否会因“伸张正义”的情绪而不希望罪犯“太舒适”?


刘老师进一步考察了这座监狱之所以被称为“医疗中心”的用意。根据调查,这些罪犯有极高比例是来自弱势或问题家庭,因此很多人从小就生长在没有正确是非观念的环境当中。如此说来,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有相当大的环境因素。而根据哲学中的“自由意志与道德”的相关讨论,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并不是自由地做出某些行为,其对于所做的行为则并不负有完全的道德责任。这种“环境还是自由意志”的不同考量,会带领我们看到监狱设计的不同可能:精心设计监狱是希望能通过改善罪犯的生活环境,对抗其之前成长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其服刑期满后的再次犯罪几率;反之则是以单纯的惩戒、而非改变为目的。两相对比,前者明显是更为积极的做法。


因此,景观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在进行设计时,除了要积极地满足使用者当下的需求外,还会更进一步地为使用者考虑各种“可能的需求”。面对社会倾向于责难的罪犯,设计师必须要时刻反思“环境影响”与“自我意识”这一争论不休的哲学问题,从而摆正心态,正确回应监狱应有的改造或再教育功能。


刘老师总结说,设计监狱空间是她从未想过会遇到的工作,但更意外的收获是,经历过几次冲击之后,她学会了更理性地、尽可能以他人立场与经验来看待事情。通过监狱的设计案,她才了解什么叫做真正的弱势,什么叫作没有选择,什么是天生的犯罪行为,然后更进一步地想到整个社会结构的公平性和所谓的普世价值。

在最后的环节,刘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对大家的问题给予了翔实的回答。本次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