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哲社学院研究生2020-2021学年度第八期读书报告会

发表于: 2020-11-28 点击:

2020年11月28日晚上7点,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9级硕士生第八期读书报告会中国哲学专场在F1-403教室举行,薛子燕老师担任本期评委。

朱俊百在《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与‘下德’探析》的报告中,首先谈到了“德”这一范畴在《老子》文本中的文献出处以及“上德”与“下德”的关系。其次,给出了自己对“德”的涵义。他认为,“上德”与“下德”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以无为用”,在于统治者是否无为而治,并进一步指出上德之人不仅是重德之人,也是有德之人。朱俊百还谈到了“无为与为之”与“无以为与有以为”的涵义,认为“无为”即“道之用”,“为之”即统治者过多的干扰。随后,又借助王弼老子注的解释对“无以为与有以为”加以分析。

尚文程同学汇报的主题是《牟宗三“良知坎陷”思想研究》。首先,他介绍了“自由之无限心”与“无执的存有论”,并认为牟宗三从“道德意识”出发构建了整个道德形上学体系。其次,论述了“识心之执”与“执的存有论”,并指出“良知坎陷”的过程也就是主体“知性”的开显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直接的、线性的,而是曲折的、坎坷的。这一“坎陷”是“知体明觉”自觉坎陷为“知性”的过程,而非迫于外在的压力被动坎陷的过程。最后提到了“良知坎陷”对传统体用关系的发展。

董治同学汇报的主题是《〈论语〉“林放问‘礼’之本”章朱熹诠释研究》。首先,介绍了朱子的治学经历以及经典著作。其次,阐释了《论孟精义》中部分各家的解释,比如伊川、范祖禹、谢良佐、杨时以及尹焞等人的解释。随后,介绍了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以及《朱子语类》中对于“林放问‘礼’之本章”的解释。最后,她谈了自己的阅读体会,那就是读《论语》,读朱子,无论从《论语》本身的进路努力体贴,还是从朱子的路数进行体贴,都会有切实的收获,最重要的是要在知行合一的境域下去领悟,去感知,去践履。或许只有达到知行合一时,才会对生命有独特洞见。

在对朱俊百的点评中,薛老师指出,在通过“上德与下德”的特征探究“德”的涵义的过程中,主要走的是“王弼解老”的道路,还需要区分清楚《老子》文本对于“德”是怎么解释的。此外,在介绍“上德与下德”时,通过考证字义来解释“上德”,在此基础之上,要围绕“下德”、“玄德”等观念展开对“德”的多方位阐释。在对尚文程同学的点评中,薛老师指出了由道德主体转向认识主体,将传统儒学价值与现代科学民主相联系,是现代新儒家共同力图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在引用文本论证时,要注重文本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在进行中文表达时,要尽量比较平实地语言进行表达,从而使文章便于理解。针对董治同学,薛老师认为在论文撰写方面,文章各部分的阐释要有一以贯之的线索。以“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为例,这句话讲了三个问题,即礼之本、礼的形式、礼和丧的关系。在行文时,要将这三个核心问题牢牢把握住,对这三部分的诠释要有一定的内在理论逻辑。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本学年第八期读书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