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位置: 首 页 > 师资队伍 > 社会学系 > 正文
社会学系

郭荣茂

发表于: 2014-03-08 点击:

个人简介

郭荣茂,男,1984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祖籍地:福建省永春县,出生地:福建省石狮市。20116月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3月毕业于福州大学社会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7月毕业于集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文化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研究。现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社会学系主任。

讲授课程

社会学本科生:社会心理学、社区概论、科学社会学

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生:科学社会学专题

科研课题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闽台传统节日习俗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5CSH059)(已结项)。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传统乡村手工技艺组织结构变迁考察”(项目批准号:12YJC840009)(已结项)。

3、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农村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网络构建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C101)(已结项)。

4、主持“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一等奖课题“传统手工艺教育与传承人保护研究”(项目批准号:JY2015016)(已结项)。

5、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团队项目“现代科技创新的社会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20SKGC-QT03)(在研)。

6、主持华侨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立项项目“社区服务与社会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5JGYB02)(已结项)。

7、主持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3SKBS214)(已结项)。

8、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传统手工技艺保护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1HSK10)(已结项)。

9、主持2010年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共建网络变迁考察”(已结项)。

10、参与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研究”(已结项)。

学术成果

1、科学知识社会学:联结科学“内部”和“外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330日。

2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与治理,《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528日。

3实践能够消除科学内外部隔阂,《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520日。

4转译社会学视野中的传统习俗与环境治理——以闽南春节“禁炮”行动为例,《发展研究》,2020年第3期。

5传统节日习俗的基层社会治理功能探索——以闽台地区的考察为例,《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1期。

6传统节日习俗塑造青年健康社会心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318日。

7以“社会”的视角理解科学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35日。

8传统节日习俗传承与社会治理创新——海峡两岸(晋江)七夕返亲节考察,《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2期。

9共建:科学知识生产过程的“社会”品格,《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年第5期。

10闽台中元节习俗的特色、功能与治理,《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11乡村手工艺传承人保护与传统习俗延续——以闽南永春漆篮为例,《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1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论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的完善,《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2期。

13闽台传统习俗密切关联,《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4日。

14社区服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华侨大学社会学本科生志愿活动为例,《高教学刊》,2017年6月。

15、功能主义视角下的闽台中秋博饼习俗研究,《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16、转译社会学视角下的技术治理研究,《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11期。

17、保护传统村落的内在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421日。

18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研究——一种社会学视角的解读,《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19、社会建构主义的实践转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21日。

20生态环境视域下的海绵型城市建设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21、从科学的社会建构到科学的建构——评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转向,《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11期。

22、宗族网络与传统手工技艺保护——闽南永春漆篮技艺调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23、宗教伦理推动科学兴起——“韦伯命题”影响下的“默顿命题”及其现实意义,《东南学术》,2015年第3期。

24、社会学实践教学中社区服务方案的设计与应用——以厦门市吕岭社区小海豚伙伴营为例,《教学研究》,2014年第2期。

25、传统手工技艺青年传承保护问题探析——以闽南永春漆篮技艺为例,《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26、以“情感护理”助推社会情绪疏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427日。

27、传统技术的建构与乡村社会的变迁——以闽南永春漆篮为例,《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28、闽南永春漆篮传统手工技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77日。

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理念的探索,《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30、汽车社会与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构建,《汽车工业研究》,2015年第3期。

31、从“转译”认识科学的“实践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68日。

32、合理开发人文资源 保护文化生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610日。

33、巴斯德建立联盟网络推进科研,《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818日。

34、从“文化自觉”谈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35、论社会工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介入,《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36、从文化自觉谈农村传统手工艺保护网络的构建,《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37、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贡献、困境及超越的可能性,《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38、应对传统手艺人才断层难题,《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620日。

39、传统工艺组织重构与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基于闽南永春漆篮手工业的调查分析,《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40、科学知识的合理重建:在地方知识和普遍知识之间,《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41、风险社会中默顿科学制度的功能评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8期。

42、从风险社会理论谈女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建构,《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3、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从风险社会理论说起,《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44、文化资本理论的实践逻辑与创意产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前沿》,2010年第11期。

45、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依赖——创意人才建构,《时代经贸》,2010年第8期。

46、协商参与:农村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以福建省永春漆篮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011月。

47、城市社区资源整合中的自组织能力建设——上海大宁路街道社区资源整合调查,《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现改为《上海城市管理》),2009年第3期。

48、宗教伦理与科学发展——对“默顿命题”的思考,《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49、关注村改居后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发展研究》,2007年第3期。

50、风险社会与科学制度,《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51、出版专著1部:《传统手工技艺的行动者网络——闽南永春漆篮变迁考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6月。

获奖情况

12013年指导学院社会学本科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深圳市民情感护理中心调查”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2012年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新一轮福建省第七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优秀学员”荣誉称号。

32012-2014学年华侨大学优秀班主任。

42014年华侨大学首届专业教师教学课件制作大赛三等奖。

52016年厦门市重点人才。

62016年主讲的《社会心理学》课程入选华侨大学百门优质课程。

72019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

82021年华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联系方式

E-mail: guorongmao@126.com,电话:0592-6167000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