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位置: 首 页 > 师资队伍 > 哲学系 > 正文
哲学系

王阳

发表于: 2016-12-07 点击:

 


 姓名王阳

王阳,1975年生。出生地:湖北武汉市,祖籍:湖北宜昌市。哲学博士,教授。

曾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2003年获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职于南开大学哲学院,2015年至今任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方向:科研诚信和负责任研究、中西科学文化交流与比较。

一、讲授课程:

1、本科生:科学哲学导论、科学方法论、科学社会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科技文化史、创新研究与训练;

2、硕士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科学哲学原著选读;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科学与社会、科学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原著选读;

3、博士生:科学社会学;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二、科研成果:(2006年以来)

1.科研项目

主持,2017,福建省社科规划基础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美国科研诚信制度的历史演变”,FJ2017JHQZ002,正在办理结项。

主持,201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6年度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已经完成并提交结项。

主持,201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课题,《李约瑟与西方科学史观重构》,正在进行中。

主持,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课题《中国大学处理学术不端的机制和组织机构研究》,已经结项,评价为优。

主持,2006,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课题名称为《构建中国大学学术规范的制度研究》,已经结项,评价为良。

2、代表性论著

专著“捍卫科学理性形象——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批判研究”,独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3.代表性论文:

1.《美国科研诚信建设演变的制度逻辑与中国借鉴》,独撰,一类B《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第7期,第52-58页。

2《可重复性危机与预注册新进路》,第一作者,一类B,《科学学研究》,2020年第5期,第779-786页。

3古代中国外科手术传统从哪里开始?——“手术传统”概念下的起点新认知,独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年第4期,第95-100页。

4论“巴尔的摩案”的社会建构——有关调查的主体、文本、结论变动的历史研究,第一作者,二类A,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年第2期,第94-101页。

5科研不端行为的激增与无私利性规范的存废,独撰,一类B,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10期,第52-57页。

6.元代《几何原本》为何没有影响中国思想传统——回回天文学家的语言世界、群体目标和种族烙印,独撰,一类B,《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9期,第67-73页。

7.巴尔的摩案与美国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的演进,第一作者,一类B,《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3期;

8. 图灵测试六十五年——一种批判性的哲学概念分析,独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

9.“乳香之路:对丝绸之路的另一种认知”,独撰,《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7期,第105-112页。

10. “从艾滋病毒发现权争调查到科学不端行为调查——盖洛案例的调查历史研究”,第一作者,《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年第1期,第6267页。

11. “贝尔实验室与舍恩事件调查——科研机构查处科学不端行为的案例研究”,第一作者,《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4期,第501-507页。

12. “钱学森之问与钱学森道路”,独撰,《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第7期,第101106页。《红旗文摘》2013年第9期摘要转载。

13. “论勾股定理发现优先权标准”,独撰,《科学·经济·社会》2013年第1期,第3640页。

14. “复杂性研究与简单性原则”,独撰,《系统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7-10页。

15. “摩西低桥与技术产品政治性”,独撰,《科学与社会》,2011年第3期,第62-71页。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16. “美国科学不端行为调查程序的历史演变——以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为中心”,第一作者,《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5期,第662-667页。

17. “节制——儒家对待自然的独特态度”,第二作者,《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115-117页。

18. “略论美国科研诚信教育政策内在机制,第一作者, 《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12期,第1772-1777页。《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摘要转载,第168页。

19. “论迪昂论点与奎因论点的差别”,独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第2期。

20. “论美国科学不端行为定义的历史演变”,第一作者,《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5期,第97-102页。《新华文摘》2009年第15期全文转载,第142-145页。

21. “论美国不端行为调查的科学对话模式”,第一作者,《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12期,第140-144页。

22. underdetermination的三层内涵——从劳丹的解读看”,独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年第6期,第38-42页。

23. “论库恩‘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独撰,《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第1923页。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87月全文转载。

24. “文化为源,创新为流”,独撰,《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第2期。

25. “论美国科学不端行为定义演变的几个趋向”,第一作者,《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2期,第255260页,《人大复印资料·科研管理》20088月全文转载。

其他论文3篇:

1《以三个面向检验科研体制成效》,独撰,二类A,《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811日,头版。

2.科研服务机构应纳入监管机制,独撰,二类A,《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114日,头版头条。

3. “勾股定理与毕达哥拉斯定理证明思路不同”,独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85日,B01版“科学与人文”。

4. 《托勒密地心体系:一个伟大的错误》,独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225日。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