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
位置: 首 页 > 党建之窗 > 正文
党建之窗

哲社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理论学习进行时之二

发表于: 2018-10-29 点击:

  20181028日晚7:30,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在F1-401进行第二次集体理论学习,本次研学的主题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逻辑”,哲社学院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荣军教授莅临现场,指导学习。

刘荣军指出,读书社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运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新时代的新思想,用哲学的术语来阐述理论学习的收获,与此同时,不同哲学专业的学生面对同样的认识对象,要把握“片面的深刻”与“全面的丰富”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有专业视角,又要避免“门户之见”。关于本次研学的主题,刘老师认为同学们有必要从两个方向展开探讨,即“往回看”和“向前看”,只有既面向历史,又面向未来,人们才能充分把握当前的现实,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辨析“偶然的现实性”与“必然的现实性”之间的区别,从而对历史发展的真正趋势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刘荣军认为,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还应注意理解马克思著作中出现的“全称量词”和“两个本质”思想,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六条和第八条,“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而在其间找到解码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关于改革开放的发展逻辑,刘老师认为,同学们应注意到“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如以1978年为时间界线的“国家居于社会之上”和“社会居于国家之上”,直到2012年开始的“社会重回国家”;由此,可以把“社会主要矛盾”与“改革开放的发展逻辑”结合来看,并可以注意到市民社会语境中的“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及其面向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解放逻辑等。

在研学中,张静、杨丽、李媛媛等同学还分别就本期研讨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就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演进、马克思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的界定等,与在场师生进行了讨论。

 

刘荣军教授

通过本次研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李书娜同学,认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逻辑”,分别扮演着“是什么”和“怎么做”的理论角色,前者关涉到后者的本质要义,为其提供根本的价值诉求,尤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为“改革开放”指出了具有真正历史意义的发展向度。同时,只有坚定明确地“改革开放”才能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可能性,其间,作为时代变革引领者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德国革命的文献中,就曾不断强调一个先进阶级在面对历史变革的关键时期和紧要关头,其所具有的坚定立场与践行勇气的重要性,这对今天我们深化改革,更好地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李书娜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吴妍林认为,随着国情的转变,国内的主要矛盾也相应发生了转变,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在于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的第一位,这是对当前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准确定位,是党中央在我国重要时刻作出的战略选择,符合国际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这次研读让我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进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改革开放与国内主要矛盾之间的关联性有了一定的把握,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累了理论基础。

吴妍林

学习现场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