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位置: 首 页 > 学术科研 > 鹭岛哲谭 > 正文
鹭岛哲谭

清华大学哲学系黄裕生教授莅院讲学

发表于: 2018-11-10 点击:

113-4日,应学院冯兵教授的邀请,清华大学哲学系黄裕生教授莅临我院,在F1-401做了两场讲座,分别为鹭岛哲谭第188讲国际孔孟论坛第17讲和鹭岛哲谭189讲宗教文化分论坛第26讲。讲座分别由冯兵教授和花威教授主持,王阳教授、常旭旻副教授、杨虎博士和学院二十余名本硕士生参加。

在第一场讲座“《论语》要义:孔子思想的超越精神与普遍主义诉求”中,黄裕生教授提出,孔子在《论语》中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究竟应该如何定位中国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论语》的基本精神与当代价值。黄裕生教授认为,《论语》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存在着高于权力(power)的绝对性原则;二、基于孔子的仁学思想所确立的普遍性原则;三、孔子对仁和孝悌的关系的理解突破了血缘亲情的局限;四、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区分为突破社会等级提供了底线伦理的尺度;五、孔子强调孔颜之乐高扬了儒家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五种基本精神为我们理性地审视现实世界提供了一定的超越性维度,在今天的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在第二场讲座“时间、自由与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哲学的贡献”中,黄裕生教授分别从时间、自由与历史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古斯丁对西方哲学的贡献。在时间问题上,奥古斯丁突破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物理时间,即时间是运动的度量,提出了心灵时间,即时间是心灵活动的伸展。这一变化使得时间被内在化,过去、现在和将来三者不可分割,上帝不在时间之中,人类可以以回忆建构自我的身份认同,从而最终拯救了现象世界和上帝。在历史问题上,由于410年罗马城的陷落,奥古斯丁开始撰写《上帝之城》,重新描绘古代世界的世界图景。而相较于古希腊哲学,历史取代了宇宙论成为这一图景的基本轴,即宇宙论被囊括进历史哲学中,失去了原来的独立位置,使得奥古斯丁成为第一位历史哲学家。在自由问题上,奥古斯丁提出自由意志学说,回应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面临的伦理学困境。奥古斯丁的伦理学实现了从道德法推演出权利法,自由成为天赋人权,从而为近代政治哲学铺平了道路,同时解决了古希腊遗留下的道德责任的归咎问题。

主讲人简介:黄裕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和比较哲学等。出版专著有《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宗教与哲学的相遇: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研究》、《站在未来的立场上》等;主编有“纯粹哲学”丛书(已出版三十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