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位置: 首 页 > 学术科研 > 鹭岛哲谭 > 正文
鹭岛哲谭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郑筱筠副所长莅临我院讲学

发表于: 2018-10-23 点击:

1021日晚,鹭岛哲谭第180讲,宗教文化分论坛第19期在我院F4-405教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郑筱筠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机遇与挑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主题讲座。讲座由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张禹东教授主持,我院黄海德教授、范正义教授、刘守政副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钟大荣副教授、外国语学院王静老师,以及宗教学硕士生们共同聆听。

讲座中,郑筱筠教授首先从理念出发,为在场师生阐发“一带一路”的相关定义。她认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参与到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与我国一起共同成为建设的主体。几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提供了全方位的发展机会。

随后,郑筱筠教授从海丝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两方面,阐发我国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她谈到,在理念与实践中,机遇与挑战并存。21世纪的南海争端成为海丝建设的限制性因素,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应对海洋非传统威胁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的利益诉求。海丝的建设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逐渐冷却南海争端。“一带一路”的实施,需要处理好与沿线各国的关系,同时还要避免与美国、日本及印尼等国家的恶性竞争,真正形成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战略合作机制。

在实践层面中,郑筱筠教授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海丝建设的风险问题”“宗教在全球化体系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她谈到,21世纪南海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互信。在经济合作层面,由于南海问题以及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增长率逐渐降低。东盟国家对中国海丝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就目前来看,东盟各国都属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郑筱筠教授认为,东盟各国在发展中体现出对外界极大的依赖性,她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丝建设中属于“弱伙伴”关系格局。

政治风险、国际金融风险、法律风险、投资回报风险、债务风险等各经济领域的风险,乃至宗教风险都是海丝建设领域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宗教风险。郑筱筠教授认为,无视宗教风险并不等于规避宗教风险。无论是个人、团体、组织还是国家,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不知道风险在哪里,而这恰恰就是宗教风险意识的一种现状。宗教在全球化体系中作用尤为明显,并成为国际舞台的第三个战场。因此,加快宗教风险领域的学术研究,有助于中国在海丝建设中取得主动地位。

最后,郑筱筠教授谈及应对风险问题的对策,她认为面对海丝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要积极应对、顺势而为、化解风险。如何应对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多变的环境,如何克服我国与国际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对接的短板,如何规避东南亚各国自身的风险,这是真正成功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她认为,避免大国之间的恶性竞争,形成深层的文化交流机制等,各方面形成有机的战略链,才能达到经济利益与文化利益的互通,达到民心的相通。

讲座最后,郑筱筠教授与在场师生亲切交流,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作解答。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