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位置: 首 页 > 学术科研 > 鹭岛哲谭 > 正文
鹭岛哲谭

为打造“东南哲学重镇”而努力——华大“鹭岛哲谭”成长记

发表于: 2013-05-09 点击:

    四月底,国际知名学者、美国杜肯大学杰出教授Tom Rockmore做客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鹭岛哲谭”,作了题为“马克思的实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论诗歌、艺术和真理”的讲座。

    这是Rockmore教授第二次做客“鹭岛哲谭”。去年3月,“鹭岛哲谭”创办时,Rockmore教授就应邀首次访问我校并讲学,受聘我校客座教授。

    运行一年多来,“鹭岛哲谭”取得了哪些成果?它为何而创办?对华大哲学学科有何影响,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创办:为理工校区带来人文气息

    说起“鹭岛哲谭”,必须提到一个人:杨楹。 

    2007年,杨楹从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来到哲学研究所,创立了“无形学斋”,主要是学者、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是一种内部的专业化讨论。

    2009年9月,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成立,杨楹任院长。以李忠伟和常旭旻等为代表的一批年轻博士从海外归来,加之学院引进的一些教授和博士,哲社学院更大更豪华的团队阵容开始形成。

    “这群人聚集厦门,怎么在厦门校区这样一个以理工科为主导的校园,带来清新的文化气息和思考的哲学氛围?如何通过某种机制或方式,深练内功,打造更具生机、实力雄厚的哲学学科和团队?”杨楹和他的哲学团队在思考。

    他们得出了“必须国际化”的理念。杨楹说:“我们肉体虽然放在厦门,但是我们的精神绝不仅仅是在厦门;我们人在福建,我们的学术视野却不仅仅只在福建。”

    如何“国际化”?杨楹们认为,就是要通过一个好的平台和机制,把国内、国际最优秀的学者请进来,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没有大师,我们锻造大师。别人不读书,我们读书。环境无法改变,我们改变自己。我们坚信,只有自己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大师。”这一群充满生命感、充满创造活力的华大哲学人,有心在中国的学术界点燃一个火种。他们选择具有区域化特征的“鹭岛”,取“谭”的“谈经典”之意,名之曰:“鹭岛哲谭”。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共识,2012年3月,华侨大学“鹭岛哲谭”创办,并秉承之前“无形学斋”的基本机制和传统,又提升、扩大“无形学斋”的范围和规模,整合为“鹭岛哲谭”之学术会议、“鹭岛哲谭”之学术讲座、“鹭岛哲谭”之学术沙龙。整个“鹭岛哲谭”以问题为至上,以伦理提高为本质和目的,以共同成长为模式,以服务于华大、服务于海西、锻造中国精神为终极目的。

    运行:计划经营带来勃发生命力

   “鹭岛哲谭”一经运行,即充满着勃发向上的生命力。它的生命力来自这个平台的开放性、共载性,来自华大哲学人有计划地筹划、经营:

    2012年3月,他们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敦华、靳希平、张祥龙,以及美国杜肯大学Tom Rockmore,德国慕尼黑大学Horst Helle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共探“德国哲学:古典与现代”;

    2012年4月,他们相继邀请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谢立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谢寿光教授做客“鹭岛哲谭”之社会学名家系列讲座,分别讲授“中国收入的不平等有多严重”和“中国社会学的现实关注与责任担当”;

    2012年9月,他们邀请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院教授、迦勒特神学院新约肯德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的保罗研究专家杨克勤教授做客“鹭岛哲谭”,做“中国基督教研究:现状及前景”的学术讲座;

    2013年春,他们邀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Koch教授、Neuber博士做客“鹭岛哲谭”,开讲德国唯心论、当代哲学中的反自然主义、胡塞尔与美学等主题。

    而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上个月,就有六位学者先后做客“鹭岛哲谭”:4月1日上午,井冈山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曾建平教授作《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专题学术讲座;3日晚,伦理学权威期刊《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伦理学会副会长、天津市伦理学会副会长杨义芹作《学术论文的选题和规范》的专题学术讲座;20日下午,《哲学研究》副主编鉴传今研究员、《学术研究》杂志社何蔚荣研究员分别就“当代学术前沿问题反思”和“哲学的民族话语方式”作专题讲座;22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逻辑学博士生导师鞠实儿教授做客“鹭岛哲谭”,解读逻辑学的对象与内容并受聘我校兼职教授;25日、26日,美国杜肯大学Tom Rockmore教授两度做客“鹭岛哲谭”。

    同时,利用“鹭岛哲谭”这个平台,2012年5月,他们与学生处举办了“华侨大学第二届哲学社会学科专业研究生论坛”,来自哲社、公管、外语、华侨华人研究院等的40余名研究生参加交流与研讨;12月,他们与泉州市道教协会合作主办了“中、日、韩宗教学术论坛——道教与中国文化”,来自日本、韩国及中国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云南省社科院等的教授莅会;他们还开了“博士—教授”系列讲座,有了6个方向的读书报告会或周末不定期的学术沙龙……

    “谭”即“谈经”,也就是“谈经典”。经典有四层含义:第一必须读经典,第二思想必须经典,第三方式必须经典,第四效果必须经典,即培养“精英”。杨楹和他的哲学团队,追求的是优秀学者的成长,是优秀标志性成果的推出,是优秀学生进入社会。一次次,在教室,在观书亭,在博雅轩,在图书馆,在走廊,在校园的绿草地上,在任何一个可以支起思想帷帐的地方,他们思索、论辩、争鸣,既相互鼓励,又相互角逐,学术个性张扬。周末他们更匆忙,听学术讲座,作读书报告,参加学术沙龙……学术,弥散在这群哲学人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场景。

    而今年三月,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A.F.Koch教授、S.Neuber博士受邀主讲“鹭岛哲谭”时,“鹭岛哲谭”更是实现了全英文讲授交流。曾经有人提议这次授课交流是不是可以安排现场翻译,杨楹说不。他说:“以前有翻译,现在故意不要翻译,以后也不要。听不明白可以把录音拷回去,也许第一次只懂一点,第二次、第三次呢?三年以后呢?”英语不行,学;德语不行,学;知识储备不行,不停地学。这就是杨楹的要求。他坚持要以这种刺激反应,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直接跟大师见面、会话,提升其学术高度。

    效果:华大哲学学科迅猛成长

    时至今天,“鹭岛哲谭”已经运行一年多,并成为华大哲学人自我成长的模式、对外交流的平台、享受思想盛宴的公共空间。在“鹭岛哲谭”的凝聚、扩散、提升、整合作用下,华大哲学学科迅猛地成长:自199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开始招生以来,经过蔡灿津教授、张禹东教授、杨楹教授等为代表的华大哲学人的不懈追求和通力探索,哲社学院已拥有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社会学本科专业。哲学一级学科被列为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福建省重点学科和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哲学学科建设按照五个学科方向展开:“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华侨华人宗教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科技生态哲学研究”、“社会发展与价值批判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同时,以张禹东教授为代表的“华人华侨宗教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以杨楹教授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入选2011年“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学院教师承担各类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社科项目8项,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12项,省部级一般课题多项,获得经费支持一百多万元。出版学术著作26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和《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国内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0多篇;获得各类奖50多项,其中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余项;获华侨大学科研优秀特别奖15人次,获华侨大学教学优秀特别奖3人次。今年,杨楹教授等的专著《马克思生活哲学引论——生活世界的哲学审视》更是获得了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实现了华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国家级奖项中零的突破。而哲学专业的学生,也从无知、困顿于哲学到自觉于哲学,懂得哲学的真正价值,从外行变内行,并有8位同学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台湾东海大学、辅仁大学、台中教育大学等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交流学习。

    杨楹说:“哲学学科由当初的举步维艰发展到现在,要感谢校领导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积极给予必要的支持,感谢这一帮不离不弃、相依为命,有共同志趣的哲学人,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聚集于海西,聚集于华大。”

    梦想:矢志打造东南哲学重镇

    去年12月,在华侨大学哲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校长贾益民提出,要继续发挥哲学学科的引领作用,引领思想、引领学术、引领学风;今年1月,校党委书记李冀闽在哲社学院提出了建设“福建第一、全国一流”的学科发展目标。

    而杨楹,也在去年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转任华大社科处处长。但他并未失却自己的哲学梦想——“鹭岛哲谭”未来几年内将推出一批学者、一批成果,要东南哲学因华大而崛起,要把华大建成“东南哲学重镇”。

    为此,杨楹带着他的哲学团队继续向前,迎难而上:筹划集体学德语,配置全国高校唯一的一套德文马、恩全集第二版(MEGA2);推进华大哲学学科的国际化,全面开发“鹭岛哲谭”的交流方向,以前是来自德国、美国的学者,目前与加拿大学者的合作正在洽谈,下一步还考虑赴法国和英国进行交流与合作……他也准备利用哲学这个团队,做全校性的文科沙龙,并策划由社科处牵头,在厦门校区图书馆定期举行文科学者学术讲座,等条件成熟,泉州校区也要做。

    杨楹和他的哲学团队的目标,是努力打造哲学博士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基地,以学科方向为边界,形成5到6个学术方阵,争取有一批优秀的学者近5年内在国内、国际学术领域出彩。

    为了心中深藏的“哲学王朝”的梦想,为了华大哲学学科的发展,为了学校和自身学术水平的提升,华大哲学人正上下求索、孜孜不倦!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