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我院马雷教授应邀参加复旦大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成立大会暨科学哲学与逻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表于: 2018-11-11 点击:

经过十年的艰辛筹备,复旦大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在创系主任张志林教授的努力下和各方大力支持下终于成立了!这是中国科学哲学界和逻辑学界的大事、好事,它将在未来科学哲学和逻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国内外哲学学术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2018119-11日,我院马雷教授应邀参加该系成立大会暨科学哲学与逻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10日第一场E组作了“哲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主题发言。

马教授认为,哲学本土化和国际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圈外哲学进入圈内,适应圈内特性,扎根、成长、壮大,这对圈内而言是本土化,对圈外而言是国际化。圈内、圈外是地域性概念,一国或多国或某一地区构成一个哲学圈,设定该圈内的哲学具有某种区别于圈外的特殊性。不同圈层哲学的交汇、碰撞,哲学思想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形成丰富多彩的哲学流派,这是哲学国际化过程,也是本土化过程。

马教授概括了哲学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引进圈外哲学,与圈内哲学并存,增加丰富性。即便圈外哲学与圈内哲学不相容、矛盾,但至少有一部分人研究和信奉引进的哲学。第二境界是引进圈外哲学,与圈内哲学互释,增加交融性。用圈内哲学诠释圈外哲学,或用圈外哲学诠释圈内哲学。圈外和圈内哲学各自保持独立性,但在诠释过程中发生微妙变化,形成某种新的哲学风格。第三境界是引进圈外哲学,与圈内哲学融合,增强创新性。其第一个方式是用圈内哲学改造圈外哲学,圈内哲学是核心,圈外哲学是保护带,圈内哲学把圈外哲学纳入自己的体系中。第二种方式是用圈外哲学改造圈内哲学,圈外哲学是核心,圈内哲学是保护带,圈外哲学把圈内哲学纳入自己的体系中。第三种方式是寻找圈内(或圈外)哲学系统中的矛盾论述,剔除矛盾的一方,用圈外(或圈内)哲学观点代替、强化矛盾的另一方,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理论系统。

马教授认为,本土化和国际化境界越高,哲学越繁荣。本土化和国际化进入第一境界,产生多元;进入第二境界,产生风格;进入第三境界,产生学派。中国哲学工作者应当在哲学研究中进入更高的境界,为中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