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朱葆伟研究员做客鹭岛哲谭

发表于: 2018-10-23 点击:

1022日上午,应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和问题哲学研究中心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朱葆伟研究员在华侨大学F1-401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技术与艺术---从审美救赎谈起”的讲座。周世兴教授、马雷教授、王阳教授、翁永坤老师和本院二十多名位研究生参加讲座。讲座由马雷教授主持。

朱葆伟先生认为,技术的发展影响艺术审美的改变,而且这种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工具论的扩展、功能主义的流行以及科学技术与工程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人类社会传统审美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艺术审美呼唤自然美,并以新的表现形式与技术做抗争。传统审美观是对自然的简单描述,以画家为例:传统审美描述的是实实在在的人与自然,即画中的人、物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高度的还原,无须过多的修饰。打破这一传统的是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科技发展和社会分化,人与机器对立和竞争,追求工具主义,这些都使得技术与艺术背道而驰。工业革命之后的书桌和书架已经很难从外形上识别、文艺复兴的艺术品几乎无法与现实世界相统一等。此时的艺术家尝试用不规则的线条、扭曲的图案来表达对美的理解,实际是技术打破了常规的审美传统,进一步操控、影响艺术。迫于这种压力,艺术力图抛弃传统的审美范式,不再简单地描述自然与人,而是从感性的描述转向描述理性的“不存在”,这种“不存在”越来越偏离传统的艺术。以现代展览品为例:拆解现代的科技产品的零件放到博物馆,商品和产品移动了位置却成了高尚的艺术品,甚至任何一件产品都有成为艺术品的潜能。这是对现代实体的抽象刻画,表现为一种对科技的征讨和超越。最后朱先生总结道:历史上艺术和技术经历了分分合合,它有丑的一方面,也有美的一方面,现代科技和市场正在重塑世界艺术,艺术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科技,美的艺术或许有助于未来的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探索发现。尽管工程活动与艺术活动都有各自的界限和局限,但是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并与科学和其他形式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的全体。工程与艺术及美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它们都是服务于人的。

师生们围绕朱先生的论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艺术审美的内涵,技术与艺术的区别,审美标准以及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朱先生针对大家的问题一一做出深刻而有趣的回应,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