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吴飞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发表于: 2018-09-17 点击:

98-9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应邀莅临我院讲学,在F1-401主讲鹭岛哲谭第159·宗教文化分论坛第10奥古斯丁与西方存在论和鹭岛哲谭第160·国际孔孟论坛第13礼乐文明的基本精神,讲座分别由我院教师花威教授和冯兵教授主持,我院李忠伟教授、陈庆超教授、常旭旻副教授、赵文宇博士和二十多名本硕士参加。

奥古斯丁与西方存在论一讲中,吴飞教授以存在论作为主线来统括西方哲学。其中认为,现代存在论的基本架构是上帝、自我和物质,但古代存在论与此不同,而奥古斯丁是从古代到现代转换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存在并不被看作是最高的,而普罗提诺哲学中最高的是太一,从之流溢出来理智和存在。奥古斯丁的改造是,上帝是最高的且被等同于存在,把上帝和天使都理解为精神性存在,把创世的天地理解为精神质料,同时发现了深度自我。这一改造就形成了新的存在论架构,即从上帝到自我再到外物,其后的近代哲学与现代科学都基本延续,只是笛卡尔将之颠倒为从自我到上帝再到外物,而现代科学将之颠倒为从外物到自我再到上帝并最终对上帝存而不论。在讲座结束之后,我院师生向吴飞教授请教相关问题,针对极其纯粹艰深的形而上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礼乐文明的基本精神一讲中,吴飞教授首先比较中西方哲学的主要差异,认为只有从古代中国的性命论秩序才能理解儒家礼乐文明的形成机制。具体来说,中国从性命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而西方从存在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中国以生生不息为中心,西方以存在的创造为中心;中国的人性观以性善为核心,西方的人性观以性恶(原罪)为主轴;中国是从人伦到社会,西方是从城邦到社会。对于礼乐文明的形成机制,从生生产生了家庭之内的孝,从仁与孝产生了义礼智信,家庭内部的亲亲与尊尊成为了整个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进而外推至朋友、社会和国家,并依次来制定礼法,如丧礼依据亲与尊的等级差异而对丧服和丧期进行不同配搭,丧服从齐衰到斩衰,丧期从三月到三年。在讲座结束之后,冯兵教授评论说,在与西方文明的对照中,从生生的宇宙和家庭的亲尊来理解中国礼乐文明,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今中西之争。

主讲人简介:吴飞教授,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奥古斯丁思想、礼学、中西文化比较、宗教人类学等。出版专著有《麦芒上的圣言》、《浮生取义》(英文版Suicide and Justice)、《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尘世的惶恐与安慰》、《自杀与美好生活》、《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等;译著有《上帝之城》、《苏格拉底的申辩》;点校有《丧服郑氏学》。

花威供稿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