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诗经·关雎》中的婚姻、礼仪与教化

发表于: 2018-06-19 点击:

2018年6月13日上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鹭岛哲谭”系列讲座第153期·国际孔孟论坛第13讲“《诗经·关雎》中的婚姻、礼仪与教化”F1-401成功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邀请的是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教授。唐教授从《诗经·关雎》入手,分析了经学史上不同的学者对《诗经·关雎》的解读,并由此延伸到对《诗经·关雎》中婚姻、礼仪与教化的不同理解。

本次讲座,由“从文学的解释进路回到经学的解释进路、《关雎》异文、经学史上的解释《毛诗正义》、经学史上的解释《诗集传》、《关雎》经义发微”五个主要内容组成。探讨了传统经典的文学与经学阐释之间的关系、经学史上不同文本对《关雎》的阐释及其带来的后世影响,还有《关雎》所体现出来的正史之道、王化之基以及《关雎》对现代性婚姻和性别的挑战危机警示等问题。

其中唐教授指出,在文学上《关雎》被理解为一首求爱诗,在经学上《关雎》被理解为风教之始。他认为倡导回到经学的解释进路,并不是要彻底否定包括文学在内的现代人文学科在研究方法上的意义。来自现代人文学科的解释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不会与经学的解释对立,还会有助于经学的解释,经典解释应当首先恢复本来具有的教化旨趣,在尊重、参考经典解释已有的历史的前提下,怀着对当下和未来时代的重大关切而重新展开。

唐教授分享了经学史上的不同文本如《毛诗正义》、《诗集传》里对《诗经·关雎》的解释,以及后世学者如郑笺、孔颖达、秦松龄、朱熹等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再理解和注疏的资料。指出婚姻为《关雎》一诗之主题,《关雎》体现了那个时代对婚姻礼教的重视。婚礼是将合二姓之好,上事宗庙下以继后代的重大事情,为礼之本,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是正史之道,王化之基。

讲座结束后,唐教授和在座的老师、学生就“婚姻中的礼教”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