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我院教师常旭旻、花威赴京参加学术会议

发表于: 2018-06-08 点击:

62-3日,我院教师常旭旻副教授、花威教授应邀参加“中世纪哲学传统的多样性学术会议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本次会议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二号楼/三号楼举行,是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卫星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中心中国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筹)主办。

本次会议邀请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分别来自牛津大学、图宾根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圣母大学、科隆大学、鲁汶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侨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单位。

在会议中,常旭旻副教授宣读了论文A Reading Note to Augustine's theory of substance in De Trinitate: Book V, VI, VII”,重点解读奥古斯丁在《论三位一体》五、六、七卷中如何从实体与本质出发来理解三位一体。奥古斯丁的开创之处在于,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当中只有实体、关系和行动等三个范畴才适用于来解释和理解最高存在者,因此他将对事物的规定区分为该物、该物的名称、该物与相关物的关系等不同维度来进行分析。而不管在哪个维度上,只有首先做出本质essence意义的理解,才可能将最高存在者理解为唯一实体,但就其与他物的关系而言又可以拥有不同名称,但这不妨碍其本体论上的唯一性。因此,奥古斯丁最终认为三位一体只能理解为只有一个实体,但可以从名称与关系上区分为不同的三个位格,且不影响他们各据实在性。

花威教授宣读了论“帝国、地方与宗教身份:论奧古斯丁的政治神学”。其中认为,在基督教国教化的过程中,罗马帝国以大公基督教来替代传统宗教,试图重新塑造臣民的国家性宗教身份,压制异端和分裂派,以维护社会融合与地方稳定;而北非大公教会则积极参与帝国的宗教事务,支持建构这种统一身份,批判分裂派多纳图派的地方性宗教身份。在相对统一的基督徒宗教身份之下,罗马帝国、多纳图派和北非大公教会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理论论证,以致于其间的宗教互动充满着冲突、波折和理论难题。基于如此严峻的斗争处境,希波大公教会主教奥古斯丁持续不懈地批判了多纳图派和罗马帝国在宗教身份建构上的理论主张以大公主义和教会合一批判多纳图派所标榜的地方性宗教身份,以双城的划分和信仰优先批判罗马帝国所推行的国家性宗教身份,对罗马四一〇年陷落的持续反思使之抛弃了优西比乌所代表的早期基督教政治神学,转而论证基督徒的宗教身份应该以永恒超越时间,以天国超越尘世。

在会议期间,北京大学哲学系赵敦华教授宣读了成立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批复,宣布本委员会成立,作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的二级分会。华侨大学成为理事单位,我院教师常旭旻副教授、花威教授被选为理事。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