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现代新儒家心性论的探索与推进”全国青壮年学者学术论坛成功召开

发表于: 2018-01-10 点击:

2018年1月6日-7日,“现代新儒家心性论的探索与推进”全国青壮年学者学术论坛由华侨大学和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及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在华侨大学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开幕式由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少涵教授主持,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主任彭彦华女士及华侨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曾振宇教授致辞。

首先,来自复旦大学的杨泽波教授就“仁体与时空”进行主题报告。杨泽波教授指出在儒家学理系统中,以往的研究未将仁体与时空联系在一起,但如果对仁体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不难发现仁体本身有着丰富的时空因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明确这一道理,不仅可以打破空头讲仁体的传统做法,更有助于检讨西方哲学本体观念的缺陷,为本体论研究拓展了一个新方向。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与会学者分别就新儒家两代学者熊十力,牟宗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问题如寂感真几概念,德福一致问题,道德形而上学等问题展开了精彩热烈的发言与讨论。

1月6日上午10点20分开始了第一组的分组讨论,此次讨论由段素革老师主持。孔子基金会学术主任彭彦华女士发表题为《心学与国人的信仰哲学》的报告,她认为无论是从目的,内容还是方法上看中国文化都可以说是一种心学,心学蕴含着深厚的宗教精神和圆融的超越智慧。而这种心学则是实现人内在生命价值的根本途径。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的曾振宇教授则讨论了严复对中国传统气学的“西化”过程,严复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大潮下,“以西释中”,运用反向格义治学方法,对中国传统气学进行颠覆性的诠释与重构,但严复的这番诠释将中国哲学的气范畴蜕变成一具体的,特殊的物质存在,原有的哲学本体论意义大大弱化,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严复是中国古典气学的终结者。温州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的孙邦金教授讨论了从现代新儒家的严厉批评出发,重新审视戴震天人关系整体构架下的人性论内涵,进而论及戴震人性论究竟是尊孟还是近荀这一问题。首先现代新儒家对戴震哲学普遍评价很低,批评戴学是一种缺乏贞定基础和规范性的情欲主义,孙教授认为这一批评明显带有形而上学基础主义的定见,戴震哲学由天道-人性-伦理三元一体构成,自成一家之言,在乾嘉道德异化的时代尤见其卓见,应予充分肯定。

1月6日下午2点30分开始第二组的分组讨论,此次讨论由薛子燕老师主持。同济大学哲学系的陈畅教授指出牟宗三先生采取西方哲学的创造性,超越等概念体系来解释传统思想,而以“寂感真几”这一独创性的概念来切入牟宗三的道德的创造性机制,通过梳理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审视牟宗三之“思”与“未思”。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的姜泽明讲师则从对感通的原初含义的追索基础上,结合牟宗三对宋明理学尤其是对濂溪的诠释,透过其对感通之神感神应之本体义的重新阐发,反思牟宗三哲学建构中所关涉到的神感神应之自我停住之必然性与可能性。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李丽珠老师则梳述了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中分别从形而上学宇宙论,心性论,工夫论等角度对朱熹的心性理论进行全面的讨论。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的廖晓炜老师则梳理了唐君毅先生对孟子心性论的诠释,特别是针对四端之心的内部结构以及扩充等问题的讨论,从先验主义的立场解读孟子的四端之心,而四端则为仁义礼智之德的“端始本原”,须以后天“存养扩充”的工夫为保障。最后邀请与会老师进行了讨论。

1月6日下午4点30分开始了第三组分组讨论,此次讨论由洪晓丽老师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徐波老师通过分析牟宗三对康德“超越”一词的理解,指出了牟宗三使用“超越”的四种意涵,随后指出了邓晓芒对牟宗三的“误读”,他认为邓晓芒一方面在多篇文章中之处康德自己的确也时有将“超越”与“内在超越”互换的情况,另一方面却批评牟宗三有所混淆,这多少是有失偏颇的。湖北大学哲学学院肖雄老师聚焦于“福”这一概念,通过对康德与牟宗三对“福”这一概念的使用情况,发现两者在解决德福一致的进程中,均有从现象已的幸福滑向本体界永福的趋势,以此厘清牟宗三的幸福含义。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讲师杨虎老师分析论证了牟宗三的“道德形而上学”,他认为牟宗三着眼于“无执”与“执”的“切转”,通过“逆觉体证”方法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本体观念的呈现原则,这一点对当代哲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陈畅老师对几位老师的发言作出了中肯的点评,并邀请与会人员一同进行讨论。

1月7日上午8点20分开始了第四组的分组讨论,此次讨论由徐波老师主持。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张华勇老师对德福一致进行了讨论,以庄子的圆教境界思想为中心,最终发现在圆教境界中可以实现德福一致。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强老师则对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传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梁启超开端、中经张东荪等人、最后到牟宗三的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传统对我们当前大陆新儒学的发展、重建儒家政治哲学有很重大的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盛珂老师对王阳明“良知”的时间性进行了讨论。他先说明良知的先天性、普遍性与作为人的本质等性质,随后说明致良知就是要去敬、成己、成物,最后复归性质本体,最后他提出以海德格尔的时间范畴去解释王阳明的良知理论,最终也能达到“复归性质本体”的目的。最后刘一平老师对三位老师的发言逐个进行点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邀请与会人员进行了讨论。

1月7日上午10点开始了第五组的分组讨论,此次讨论由孙邦金老师主持。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讲师刘一平老师以熊十力先生名字为主线,搜到一切早期的文章,并探索不同时期熊十力先生不同姓名字号如“熊叔恒”、“健菴”、“观生居”等背后所代表的哲学思想。同济大学哲学系曾海龙老师以熊十力哲学中的良知本心本体地位的不牢靠问题为引,利用熊十力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内在张力,提出要解决熊十力的客观宇宙实体设定有科学主义倾向等问题,根本办法在于贯彻唯识的立场,以心体为首出,涵摄宇宙实体,以证成心本论与道德的形而上学。上饶师范学院的任新民老师着眼于熊十力与阳明学的关系问题,对熊十力先生对阳明学态度的转变、对于“熊十力对于阳明学理解过程和程度”等问题进行主要讨论,他先讨论熊十力哲学之进路,随后讨论熊十力对于阳明学理解的经过,最后评论了熊十力对于阳明学的理解与评价。华侨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杨少涵老师对熊十力《新唯识论-明宗》章进行了细致的讲述与分析,他将《明宗》分为五个部分,先是申论本论宗旨,其后总论辨“智”、“慧”之分,随后分论智(真见体者),然后分论慧(不见体者),最后重申本论“除知崇智”的宗旨,并以此揭示了熊十力的部分思想。最后廖晓炜老师对思维老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与点评,并邀请与会人员进行讨论。

会议最后,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冯兵老师进行了闭幕式的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了各位老师们的参与,并表示过去一年中儒学研究院办的活动都取得了成功,对中国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儒学研究院能够越办越好,为中国儒学的未来发展添一份力。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F4区

电话:0592-6167008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旧版入口